腰关节是人身之枢纽,是上、下部的连接部分,活动量与活动范围大,负荷重,且无肋骨和髋骨的保护和支撑,所以极易损伤,而腰痛也就成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与多发病之一,针灸培训中心的医师门指出中医治疗腰痛内治外治方法甚多,其中特以针灸疗法为常用而有效。但在临床上大多是东鳞西爪,杂乱无序。
笔者从师临床多年、深深体会到,周师对汤液的理法方药与针灸的理法方穴,均能有条不紊,周到,特将其平日治腰痛的方法与验案,归纳整理,列为八法,作为随师之心得,并提供切磋交流。
一、天应取穴法
腰痛特征:疼痛位置固定。
取穴原则:寻取痛区中心压痛明显处。
针灸方法:针刺或以火针代灸。火针可用大头针代替,烧红后垂直刺入皮肤约3mm,可按压片刻再去针,一般以一穴为准,在同一孔穴可重复1~2次。
二、远近相呼法
腰痛特征:腰痛、影响下肢运动。
取穴原则:在患处就近取穴与远道取穴相结合(循经或不循经,上肢或下肢均可)。常用就近取穴:阿是穴或腰夹脊(相应的),大肠俞、肾俞等;远道取穴: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等,一般按腰痛的部位只选一组穴,即远近各一穴。
针灸方法:以针刺为主,在近处进针得气后停针不动、再于远处循经取穴(或不循经),进针,得气后即加强手法,令气直达病所即停,随即泻针,再下第二针处催气至病所,如此三度而行之,使病衰痛止为度,近处泻,远处补,可双手同时运针。
三、从阴引阳法
腰痛特征:腰痛连及下肢内侧及下腹者。
取穴原则:前病后取为从阳引阴,后病前取为从阴引阳,正腰痛前取阴交穴,侧腰痛取同侧天枢,亦可在病痛处腹部对应点取穴。
针灸方法:采取灸架固定薫灸较针刺疗效好而持久,如出现灸感,且能自前向后直达腰部者,疗效佳。
四、上下交征法
腰痛特征:腰痛,痛无定处或二便不能用力。
取穴原则:取上、下肢应病要穴以手足同治,上肢可取腕骨或后溪,下肢常取足三里、申脉,可取同侧上、下肢穴位,亦可交叉取穴,上下任选一组。
针灸方法:以针刺为主,可双手同时运针,催上、下之气相接并直达病所。
五、俞募相连法
腰痛特征:腰痛范围较大,延及胁肋或前后。
取穴原则:腹、背部同时取穴、前取募穴,后取俞穴,如前取石门(或阴交),后取三焦俞,或前取京门后取肾俞,亦可取大肠俞和天枢。
针灸方法:灸或针,可前后同取,亦可轮流选之。
六、独取耳尖法
腰痛特征:腰痛剧烈,病程较短,由急性闪挫伤所致。
取穴原则:双侧耳尖穴,以右耳尖穴为必取。
针灸方法:耳轮水针或点灸,耳轮水针多在耳尖穴注射5%利多卡因0.2~0.4ml,以局部皮肤肿胀色苍白为度。
七、同中求异法
腰痛特征:腰痛有多种兼症者。
取穴原则:随兼症不同而取不同的穴位,腰痛不能举足取申脉,腰痛不能小便取太冲,腰膝拘挛痛取阴交,腰痛连髋,脊强不可转,取腰俞。
针灸方法:针或灸,其他参见三、四、五法。
八、左右开弓法
腰痛特征:双侧腰痛或双侧轻重不一。
取穴原则:双侧同时取穴,取穴方法参照二、三、四、五法。
针灸方法:针、灸,或点灸,具体可参照二、三、四、五法。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