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10日起“嘀嘀打车”补贴力度从10元降到5元,“快的打车”虽表示,其10元 返现的活动本月仍将继续,但快的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补贴只是一种推广手段,肯定不是常态。这种竞争当然是好事情,竞争可以逼迫商家以更优惠的价格 提供服务,消费者可获得实惠。但俗话说,从北京到南京,的没有的精。实际上,不管是阿里还是腾讯,大手笔的营销费用都不是白花的,往往是一箭双雕。
两 家打车软件搞活动,除了教育消费者,改变消费者的习惯,让消费者习惯于用软件叫车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消费者使用自家的移动支付,消费者想获得优 惠,就必须在支付或者支付宝钱包中绑定银行卡。从经营商看,不管是打车软件的一个会员,还是移动支付的一个会员,达到一定数量的会员或达到一定量的绑 定银行卡数,都是有一定的营销预算,所以,实现的目的越多,营销预算自然越大。
但 无论如何,商家不是活雷锋,优惠盛宴,总有尽头,所以,一家宣布优惠半价,另一家又被消费者吐槽,也不难理解,也不必太过介意,因为还有更值得关注的问 题,那就是,一场活动之后,市场会发很多富有争议的变化。即便活动结束,打车软件对司机来说,好处也很多,可以得到“加价”,即便以后取消加价,消费者也 可通过语音留言向司机发出加价。另一方面,司机可以挑活、选择更长距离的订单;第三,还能减低空驶率。限制司机仍然在街上揽客的原因是打车软件提供的 订单还不足够多。经过此次大的推广,使用的消费者更多了,数量过了一定门槛之后,司机就可完全依靠打车软件,不用在街边揽客了。
实际上,很多杭州出租车司机靠软件带来的生意量,就占到了1/3,有些的哥基本就接打车软件的生意。根据嘀嘀打车杭州地区的数据,早晚高峰将近10000名司机在线,有15000多名乘客使用嘀嘀打车,周一的早高峰和周五的晚高峰会略高。在这群名司机用户中,大约有1/4已放弃扫街,完全依靠打车软件。市场中的人是敏感的,由此可见,使用打车软件的大势所趋。
当 司机、消费者都倾向于使用打车软件,招车、接单,新的模式形成了。消费者习惯性的用打车软件叫车,即便不习惯,街上打不到车,消费者也只有转而求助于打车 软件。而更多的消费者使用打车软件,司机对打车软件的依赖也会更大,这又反过来促使消费者使用打车软件。在不断的正反馈中,消费者与司机之间的博弈就达到 一个均衡,这个状态就锁定了。
当 打车软件成为主要渠道之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消费者会更难打车。这不算太大的问题,重要的是,中国出租车市场是典型的卖方市场,出租车行业中存在严重 的数量,数量会推高价格,出租车市场供给受抑制,物以稀为贵,自然会导致涨价,所以,政府又搞了价格,虽然这会产生排队、打车难,但价格却被 限制在一定水平之下,而打车软件加价功能的作用实质上就是接触价格,把司机本可以得到的好处给了司机,出租车就会涨价。这个现象已经发生,在此次活动 期间,就有不少市民反映,在街上很难拦到出租车,只有通过打车软件加价后才能订到车。
该如何评价这种现象呢?从效率上来看,价高者得是一个好的变化。出租车即便通过打车软件加价,起步价也不过20、30元,每公里多也不过3元,在这个价格下,需求被抑制了,那些急迫的需求反而能更快的得到满足,不必在大街上望着车流干着急,而谁也不会在急迫的时候不能多出30元。
但 这仍然可以说是一种不公平。价格的作用在于抑制需求,刺激供给,但是,在目前,打车软件虽然能起到接触价格的作用,但涨起来的价格却无法刺激供给增 加,因为供给被政府的牌照数目控制了,所以出价低的那一部分人就无车可打。老百姓的情感是直接的,以前打不到车,大家一起在街上跺脚,现在,打车软件实际 上涨价了,愿意花30起 步价的,一分钟就坐到车,不愿意花三十起步价的,自然就充满愤懑。这种愤懑必然形成舆论,所以,打车软件,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把出租车行业内积累的矛盾 显化、激发出来。如果激化的矛盾,打不起车的朴素的愤懑,被导向打车软件,禁止打车软件,这自然是市场与技术的悲哀,但如果倒逼向政府,解除出租车市场的 数量,通过增加供给,降低市场价格,不加价也能打到车。那么,这不仅是市场与技术的胜利,更是市民的胜利。
咨询:400-666-7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