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时口吃怎么办:对口吃过分关注会加重口吃口吃实际是心理作用,是自我认知的错误。认知是指自己本身就没有口吃毛病、由于先前偶然性的语言失误、没有正确对待,产生病态心理。在说话前,想起自己以前的失败,消极暗示自己说话又要结巴了,被别人笑话了,结果造成精神压力,说话时急于想把所有话一下子说出来,结果越急越说不出,又进一步强化了口吃。
口吃病患者从自己的经验知道,对口吃的过分注意和恐惧等心理会加重口吃的现象,因而就强迫自己不要注意和恐惧,否定它,回避它,压制它,反抗它,与之斗争,但是又不能改变它,越是暗示自己不要怕,越怕的厉害,越是迫使自己不去注意口吃,对口吃的注意越固执,恰似幽灵似地纠缠着自己。努力的结果,原有的人之常情的那一点点的的心理因素就会三倍、四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地增大起来。心理因素的发展使口吃现象多起来,严重起来;口吃现象的增多和加重又反过来加深了心理因素,由于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口吃病患者就似陷入万丈深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自然的感情和感想,神经质的人却常常把它误认为是病的异常,总想去反抗它,当然决不能如愿以偿。
努力地去排除正常感情是弱智,这种徒劳地与之反抗的心理就会发展成为强迫观念。在美国,有人曾就“你怕什么?”这个问题进行调查访问,访问的对象是三千个美国居民,统计出来的结果,也许会使你大吃一惊,人怕的居然是在众人面前讲话。应该知道,紧张心理不是口吃病患者独有,正常人在众人面前也会产生紧张心理。由于各自对待紧张的态度不一样,因而产生不同的后果。美国医学界治疗“紧张病”的“方法”,也就是正确对待紧张,因为紧张的因素是不能根除的。开会时,不少人尤其是一些小姑娘从来不发言,问她们为什么不发言,回答是怕或是紧张得话也说不出来。可是,她们并没有为此感到苦恼,也没有改变这种状态的愿望和努力,她们能容忍这个事实,这就是平常心。
通过修养,陶冶,社会经验的积累,生活中的不断磨练,随着年龄的增长,紧张心理谁都会得到缓解,而口吃患者们不能容忍紧张心理,焦虑地总想立刻改变这种状态,与之对抗,鼓励自己,暗示自己不要怕,不要紧张,勇敢些,这种正面对抗犹如火上加油,“鼓励”起来的只能是更大的紧张。心理健康的人从不内省自己心情是否紧张,即使知道自己紧张了,也决不会为之苦恼、焦虑,更不会采取任何技巧试图改变这种紧张状态,他们只是带着这种心情投入到生活中去,该干什么干什么,这就是平常心。口吃病患者常常误认为不紧张的人才是勇敢的人,实际上没有紧张感的人是不存在的,除非是白痴。打虎英雄武松应该是个勇敢的人吧,但他在井阳岗遇上老虎还不是被吓出一身冷汗吗?可是武松没有酝酿感情,压制紧张,而是带着紧张的心情立即与老虎博斗,终于把老虎打死。
申请免费试听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为您免费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