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会广联达并知道算量的对错
一、现象描述
在一周时间内学会一个软件容易,自己对自己干的工程知道对错并不容易。
现实情况是,很多人会用软件画图,但是并不会算量,对自己用软件做的工程总是提心吊胆,交了工程后,生怕领导给你打,担心是不是某个地方做错了,或者某个项目漏掉了。
亲,正在看文章的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
学习工程造价、为你的造价之路插上飞翔的翅膀!
二、原因是什么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家看不懂软件的计算公式,以前我们用手工计算时,是先有公式后有结果,计算过程因为是自己算的,当然明明白白,对计算结果自然一百个放心。
而用软件做工程则不同,计算过程变成了画图,计算结果软件自动呈现,而计算过程大家有看不懂,当然对结果不放心了。
是软件计算错了吗?当然不是,是因为软件的计算过程和手工不一样,比如算一道墙,手工从地面算到梁底就可以,而软件必须是算到梁顶再扣除梁,这就造成了软件的计算过程非常细密,非常麻烦,我们看起来很费劲,大家自然就放弃看他。
而软件又必须这样做,人们感觉特别麻烦的事情,软件计算起来反而特别简单,如果软件程序不这样写,就解决不了构件之间扣减的问题,计算速度也上不去,软件就失去了自己意义。
三、失败的解决办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曾经办过一个培训班,把各地的服务人员召集到北京广联达总部培训,培训的思路就是想办法让大家看懂软件的计算公式。
为此,我专门请了当时开发算量软件的开发人员,给大家讲开发思路,给大家讲计算公式,结果是越讲越费劲,越听越糊涂。很多同学说,没听课之前还挺清楚的,听完课反而不明白了。
这是因为开发人员讲的是计算机语言,听课的人用的是传统语言,牛头不对马嘴。
这是一次失败的培训。
四、有效的解决方案
那次培训失败后,我并没有在这条路上停止探索,而是继续前行,这个产品让预算员看不懂,就是一个很头大的问题。但是,在这个岗位上我并没有找到解决方案,灰溜溜地离开了这个岗位。
直到多年后在办预算员培训班的实战中,我才逐步找到了解决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不让用户看计算公式了,直接把软件的结果和手工的结果去对比,因为大家能看懂手工的计算公式,认可手工的计算结果,软件的结果和手工的结果一致了,也就说明软件做对了。
所以,我们就设计一份图纸,先用手工计算一遍,算出标准,再用软件的结果和手工的结果去比较,对上标准了,就说明软件这块没问题,这块就过了。
对于软件对不上手工的部分,我们首先检查是不是软件某个地方画错了,没有偏移或者某个地方设置没有调整,结果检查来检查去,还真是,很多地方由于没有画对,只要画对了,都能对得上。
对于确实对不上的个别数据,我们找到软件与手工对不上的原因,这时候仔细抠软件的计算原理是有用的,对于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的,我们就放过了,其实有时候错误在手工并不在软件,很多地方软件计算更准确。
其对比的结果就是软件99%都是对的,如果你用软件做的工程不对,多数情况是因为你自己画错了,或者不知道在什么地方需要调整。
五、有效解决方案演变成卓有成效的培训体系
这个方案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培训体系。
逻辑是这样的,我说给大家听听:
先用手工做出标准,再用软件的结果和手工去对比,对上了就说明软件做对了,因为你认可手工的结果,从而认可软件的结果。
有人说了,我并不能遇到一个工程,都先用软件算一遍,再用软件去对比,那就得不偿失了。
当然不是,因为你通过一个工程,你就学会了方法,知道软件哪儿是对的,哪儿是错的,在什么地方需要调整,下一个工程按照此方法做就是了。
所以,我们的培训教材就具备一下特点:
给你完整图纸;
给你操作步骤;
给你标准;
让你在对量中学会软件。
用这种方法,一周学会一套软件没有问题,关键的因素是知道自己做的对错。
六、学软件就像玩游戏简单而有趣
有了这套培训体系,学习软件的过程,就变得特别简单,就是画图、对量,画一步,对一步,比如画完墙,就对墙的量,虽然这个时候墙不是最终量,因为还没有画门窗、过梁等构件,但是,这个时候对墙的量是有用的,先出一个软件标准,是让你及时纠正自己某个地方是不是画错了,也许没有偏移,也许没有对齐,差一点你都对不上标准。
由于有了对量这个环节,学软件就像打游戏过关一样,变得简单而有趣,你学习软件再不是头疼的事情,而是上瘾的事情。
请联系网站,了解详细的优惠课程信息~
优质、便捷、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