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少儿声乐培训之儿童声乐训练必须注意的事项
一、唱歌是一门综合艺术
一个爱唱歌的孩子是可爱的,但是一个爱唱歌却唱不好歌的孩子是可怜的。
唱歌是一门集语言、音乐、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同时也是再创造艺术。想要让儿童正确的歌唱,老师应给予他们唱歌技巧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和咬字等各方面的要求。
教师在训练儿童时,应让儿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做到两眼平视有神,下颌内收,颈直不紧张,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稳定。
二、儿童接受声学训练的好处
1、唱歌的过程就是一个锻炼身体的过程。
科学的发声方法,需要人体各部分的配合,如,呼吸,丹田之气等,每天都把它理顺了,调匀了,练足了,无形中促进气血的循环,腰腹部肌肉的收缩,腔体、管道的共鸣等等。总之,唱歌是需要要身体各部分都调动起来,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2、声乐学习在时间安排上更符合孩子心理和生理需求。
相对器乐曲而言,歌曲短小精悍,学会唱一歌远比学习一器乐曲所花时间要少得多,也容易得多。儿童能够自觉并有效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好听又简短的歌曲会使他在短时间就获得成功的快乐。
3、声乐比器乐在音乐表达上更直观,容易入门。
声乐曲 大的特点也是有别于器乐曲的一点就是——它有歌词,那歌词还朗朗上口充满童趣,能够让孩子马上就知道这个音乐讲述了什么故事要表达什么内容。而且,孩子能够很快就体会到由他自己来演绎来表现这个音乐所带来的愉悦感。器乐曲却是没有歌词的相对抽象的,孩子必须从老师一遍遍的描述和比喻中获得间接的感受和体验。
4、对非专业训练而言,器乐学习肯定比声乐学习要枯燥得多辛苦得多。
不论学习什么乐器,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少练习半小时以上,(这是5岁以下儿童练琴的 低时间限度了,其实就乐器而言, 好每天都练2小时,如果是打算以此为专业,则至少每天练5小时。)再加上乐器初学阶段都有非常多的基本功练习,枯燥而费力,孩子往往很难具备这样的耐力与兴趣。
而唱歌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曾经有过自言自语一般地唱歌和编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每个人都会在高兴时不自觉地哼起得意的小曲儿。可见,歌唱确实比器乐学习更具有天生的亲切感。
5、童声小组唱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性和集体归属感。
歌唱节目常见的形式就是小组唱了,一帮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站舞台上象模象样地分声部唱歌,看着特可爱特有童趣。在合唱的训练过程中,既培养了孩子自身的歌唱能力又使得他对他人声音和整个合唱队的声音有了认识,学习自觉地在声音和声部中进退,以达到整个团队整齐美好地歌唱。
这是具备基本歌唱能力的孩子都能做到的,但学乐器的孩子就必须在长时间的学习训练之后才能参加器乐队的排练了。
三、儿童声学训练注意事项
声乐老师对孩子的教学应该注意遵从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1、从3岁到11岁,是童声 好听的阶段,但是这整个过程也是孩子自己生理发育的飞速阶段,要把这个纵向因素考虑到孩子的教学计划中。甚至每一年都要针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调整出适当的教学模式来。比如,六七岁的孩子,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应该着重训练语言咬字和乐感培养;但是孩子只要进入八岁或者八岁半,孩子的声带周围肌肉将有一次十分突然的发育高峰,此时能够非常明显分辨出男孩和女孩的声音,那就应该马上进行保护式训练。等这第 一次“变声期”平稳度过,就可以考虑加强气息和共鸣训练了。
2、孩子的大脑发育速度特别快,里边装的东西总显得少,好奇心、多动、没完没了的问题、疯起来不受控制,这都是正常的。饥饿的大脑“饥不择食”,有时“狼吞虎咽”。千万别低估孩子的学习能力,他们记住的东西,够咱们成人死记硬背一个多礼拜的。所以教师教的几乎所有知识,他们都能够记住,只要养成了一个习惯,他们就会带一辈子。九岁前的孩子偏重于习惯的培养,九岁以后的孩子偏重于理论的学习。你是教师,千万别让孩子把你“学”空了!
3、孩子几乎每增加一岁,都将获得一个到两个心理层面的能力,比如逻辑思维、幻想思维、跳跃思维、连续思维等等。这是上帝的礼物,也是对教师的挑战。声乐教学尤其依赖这些孩子的思维能力,但是如何把握、了解和应用这些孩子脑子里的“工具”,便成为了一个的话题。当有你突然发现自己的学生“瞬间”长大了,那说明你在前些年压根就没注意过这孩子的成长,也没适当锻炼、发展和利用过孩子的这些思维能力。如果你是孩子唯 一的老师,估计你已经毁掉了他/她的前程。
4、情感的培养。客观的讲,同龄人中,懂音乐要比不懂音乐显得更有活力,更有思想,更有情感的表达和控制能力。一个孩子在音乐的海洋中尽兴遨游着,但是尽情和尽兴却是两个概念,你作为教师真的让孩子得到音乐的精髓了吗?你是不是依然在用教4岁孩子的办法来给9岁的孩子上课?听贝多芬,他们会面红耳赤吗?听舒伯特,他们会泪流满面吗?如果不能,快抓紧吧,孩子的成长也将伴随着各种情感的升华,如果你不能将这些情感都与音乐结合起来,那你的学生将来可能只是一位艺匠,而非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