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海求府培训中心
置顶
该校与厚学网暂未合作,平台不保证课程的真实有效性,如有侵权等争议,请及时与厚学网联系处理
招生热线:400-800-2176

学校地址:上海长宁区华山路1473号

这些可能遇到的挑战,准备好了吗?

124 2015-12-07 17:17:39

学习笔记

 

文化冲击

中美语言风格的不同。

美国人都非常地有礼貌,至少“听起来”都很有礼貌。

为什么这么说?在美国,很多能用陈述句说的话,他们往往都要用更有礼貌的问句表达。

举个例子:在美国学校打饭的时候,把“我想要一块比萨 I want a slice of pizza” 换成“我可以来一块比萨么? Can I have a slice of pizza?”顿时就悦耳、有礼貌了很多。因而很多时候,听到美国人点个餐用了无数问句,“我可以来杯可乐么?你可以把肉做的七分熟么?”

个人感觉,如果想遵循美国式的礼貌,“想要 want”这个词就尽可能不要出现在你的句子中。很多美国小孩子会说want, 但是青少年和成年人大部分都会用问句。至于加不加更礼貌的“Could、Please”等词,这完全看你当时的心情,想加就加,不加用了问句也没什么大区 别。

除此以外,美国语言风格的“装好人”还体现在日常打招呼中。

     在美国问好的时候,“HI”后面往往都会加一句“How are you?”,请注意,其实对方并不在意你过的怎么样、回答了些什么,(除非你回答“糟透了”对方会关心几句)因此,你的回答大部分是“good”,除非你 那天炒鸡开心,用“wonderful,great”秀你的幸福指数。

    此处有一个高能句子!“What’s up?”这个句子男生用的比女生多,年轻人用的比老年人多,实际意义和“How are you”差不多,而这到底让我怎么回答!!!据说“Nothing much 没什么特别的”是很好的回答,和“good” 的效果差不多。但是,如果你想借机和对方聊几句的话,你的回答可以直接切换到你想交流的话题,如“我在想到底要不要去今晚的球赛”。

       虽然听起来前言不搭后语,但是,对方说这句“Whats up”的本意就是想和你搭话啊。

    美国语言“装好人”具迷惑性的是以下几个句子:“Talk to you later 一会儿和你聊” 和 “We should have lunch/dinner together sometimes. 咱们有空真应该一起吃个饭” 。

如果你真的问人家“什么时候?”,对方估计只能尴尬笑笑了。“一会儿和你聊”就当做“再见”来理解吧;至于“一起吃饭”,说明对方感觉和你聊得挺开心,然而除非对方主动问你时间、或者开始说餐馆,这句话也当成“再见”来理解吧。。。

哦,对了,如果美国人用挺随意的语气夸了你一句“你的xxx很漂亮”,说句“thanks”就行了,对方只是心情好想夸人了。如果对方语气夸张并且问你是哪里的,这时候你就可以安利了。

美国人的穿衣风格一直很迷人。

我们先除去美国的时尚潮人不说,典型白人女孩的冬天打扮就是以下两张图了。

围 巾一定是必备的!看到有些人穿着个短袖围着个大围巾你可不要太惊讶。UGG(读阿哥)也是必备啊!好喜欢灰色可惜不起,我真的理解不了美国人到底是穷还 是富,穷的话为啥还人手一双UGG,真会玩。穿了UGG还嫌不够暖?袜套妥妥的套上。我一开始也无法理解靴子上加袜套的奇妙搭配,可我现在感觉,这个搭配 美爆了。。。(我也不知道我的审美是怎么了)

至 于legging(紧身裤),四季标配啊!一些美国女孩穿紧身裤,上衣都不盖住屁股,我觉得除非你的屁股真的特别美,不然还是遮住吧,美国人自己看起来都 觉得那样挺不美观的。好不好看咱们先放在一边,这套典型白人女孩冬天标配,真的很暖和!!!而且舒适度我给十颗星!!至于白人男孩怎么穿,以下这张图片又 叫做“我的爸爸是律师”(别问,这是个梗)。

那条我爸爱穿的大短裤,美国青年们简直人手一条,上身热了穿短袖,冷了穿套头卫衣.

其实黑人穿衣也很有特点啊!黑人姑娘们喜欢穿紧身的!!毕竟曲线太好,衣服裤子都勒得紧紧的。至于黑人青年们,一部分裤子不会提,一部分会提裤子。

那西班牙人印度人和韩国人呢?我个人感觉他们有一部分穿得偏白人或者偏黑人,还有一部分保留了自己的穿衣风格。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很多留学生会在意自己的穿衣打扮。我感觉,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只要别穿得太另类(男生把裤子提到胸口,女生穿厚松糕鞋),都是好 看的。没必要去可以模仿或者过于追求风格。而且每个人审美风格都是不同的,我对格子衫、膝盖高的袜子、和鲜艳颜色的衣服一直接受无能。可能有些人也对我的 审美接受无能。

思乡情怯

留学生自己本身也许并不觉得有什么,可在他人眼里,十四五岁的年龄,重洋来到完全陌生的国度,开启一段全新的旅途是需要怎样的勇气和信念。

我身边很多同龄人,无论中美,没有独自长途旅行过,也没有和父母分离过太久。我的一位美国朋友和她的妈妈关系非常亲密,她说她难以想象有离开父母、 去别的生活学习。她妈妈也希望她可以在本州念大学,离家近一点好。我曾经的室友已经来美国念了三四年的书,她每周和她妈妈要视频三四次,一次要一个 多小时。

我无意听到她视频的内容,从八卦到吐槽,不知道的一定以为手机对面的是她同龄的闺蜜。这些个体的差异引发了我的思考,很多留学生无法理解别的留学生为何那么想家、那么思乡情怯,是不是因为有些人生来就更独立,而有些人生来就更恋家呢?

我感觉是的。从心理学角度讲,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是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那么,环境是否会对留学生产生思乡的影响呢?

我是不恋家的人,来美国两年多,除了逢年过节有过十几分钟半小时的小感慨,剩下的时候真的很少想起我在中国生活的城市。想家想哭了的情况也是从没发生过。但是,我也曾在睡前闭着眼,想象我在自己家自己的房间,想象那熟悉又温馨的布置。

我的不恋家大概可归因于独立和随遇而安。

我仍记得,我三岁的时候,第一天去幼儿园所看到的那些色彩,记得橙的地板、黑的走廊;我也记得第一次独自在家的情景,电视里放着一个王子的动画,窗外还停了一只鸽子。

12岁以前,我其实很怕一个人待在静悄悄的家里,哪怕不看电视也一定要把电视打开。我妈很显然无法理解我的恐惧,总是把遥控器拿走,我大哭,其实是害怕家里的寂静。随着独自在家的经历越来越多,年龄也在不停增长,家里面是否寂静无声已经不再能决定我恐惧与否了。

还记得,爸妈带我去农家院住过,第一次住农家院的我真的是小心翼翼,总感觉这里脏那里脏。后来一共去了几次,我去年再去的时候已经没什么不适应了。

我想,蜜罐温床可能真的不适合锻炼一个孩子的独立心理,一个孩子只有经历了独自一人的恐惧、适应了在不同环境里,他才能真正去独立、随遇而安。

因此,如果有些即将出国的同学们少有独自在家,或者去环境不如自己家的地方居住的经历,他们有可能在出国后会想家更多些。因为,在国外哪怕是住在寄宿家庭里或者是宿舍里,总有那么几个时间你会感觉你是一个人,是相对孤独的。

而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孤独,自然反应的恐惧和对代表着温馨的家的思念也就油然而生了。我感觉太恋家不好,太过独立也不好。太过独立会容易倔强,毕竟习惯了用 自己的方式应对陌生的挑战;太过独立也会造成安全感的缺失,会潜意识里渴望被照顾。父母们可能也很难掌握好这个度,不过给孩子制造些挑战总是好的。只要孩 子在接受挑战之前,已经成功解决过小的问题.

举 个例子:14岁的孩子想要自己去外地旅游。如果这个孩子之前经常自己去上课、熟悉各种交通工具、对各种社会现象有都有了解,父母可以给他一次挑战的机会; 有时候孩子的警觉心超出成人的想象。如果17、18岁的孩子突然想要出国留学,除了他给出合情合理的理由外,如果他之前有独自远游过(夏令营和游学也 算)、并且经常自己做决定、经历过一些挫折,父母可以不用太过担心他在国外的生活。

如果,一个很恋家的孩子出国留学了呢?

学生自己可以通过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寄宿家庭或者是同寝室同学多互动、培养兴趣爱好等统称为“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舒缓或者麻醉对家的想念。很多时候,一些烦恼和过多的担忧都是因为“闲大了”才出现的。让自己忙碌点其实是好的解压方式。

家长们,既然太久以来为孩子护航,为了让孩子独立就故意冷落想家的孩子的行为是不大可取的。同样,因为孩子想家就天天视频好几个小时的行为也是不可取的。可以每天通过给孩子打气,时不时发几条语音,多问问孩子新环境的情况,一点一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最后,祝愿即将出国留学的你,都能适应新的环境,开心快乐!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上海求府培训中心
热门课程 全部课程

热门动态

申请免费试听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为您免费回电

立即申请
刷新
图形验证
关闭
>>
拖动左边滑块完成上方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