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深度思考能力不是天生的,它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跟肌肉一样,越练才会越强,不练少练会退化。
明白了这个,有些同学喜欢给自己贴标签,什么“我这人脑袋比较笨”啊,“我一想事儿就头疼”啊。
就完全没必要了。
一想事儿就头疼,只是你长期不思考,思考能力退化的结果。有些人很早就喜欢思考,越来越有深度,而有些人的思考却只能浮于表面。
为什么你的思考总是浮于表面?
思考问题的角度有偏差
人类的许多痛苦就在于看不透事物的本质,在错误的判断下苦苦努力,却离事情的真相越来越远。
比如很多人聊焦虑,第一反应会觉得是因为生活里的麻烦事太多所导致的。
于是,在赶早班车的清晨,又或是熬夜加班的夜晚,你总是情不自禁感叹道: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完所有问题啊!
为了解决焦虑,你便在解决麻烦上狠下功夫,虽然开始效果会不错,但很快就发现,困难永远解决不完,就像打地鼠一样无尽无止。
最终的结果就是越努力越焦虑,逐渐地丧失为美好生活的感知能力。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但换个角度思考:人生下来不就是解决问题的吗?在人生的不同的阶段我们注定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上学时我们为考试焦虑;毕业后我们为找工作烦心;等到结婚生子,家庭的琐事也会压得你我喘不过气来。
虽然这些麻烦确实让人头大,但不正是我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后,才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吗?
一个人的竞争力,某种程度上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说,当你就把解决问题本身当成缓解焦虑的症状时,只会被更多的困难包裹,逐渐丧失斗志,但如果你能认识到困难必然存在的客观事实,便会从内心深处得到一丝解脱。
虽然短期内你仍然没有能力驾驭所面临的困难,但至少可以从想清楚的那一刻开始,丢掉抱怨,重新找回对生活的希望。
缺乏结构化思维的训练
碎片化阅读时代,知识一鳞半爪、难窥全貌,其带来的最大弊端就是思考的碎片化。想要从内而外地提高深度思考的能力,就需要系统化培养出结构化思维。
什么是结构化思维?它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多个方面进行思考,深刻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能系统地制定出相对应的行动方案。
简单说,就是能够对一件事进行高度概括,并形成一套可操作性的指南。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闷头思考,缺乏与他人的交流
通过反复思考不断接近问题的本质是深度思考,但思考是否正确还需要结合实践来证明,深度思考不是说彻底想清楚才能行动,而是一个在交流中反复摸索,不停纠错,不断精进的过程。
每个人的思维都是有局限性的,正如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所说:“拿着锤子的人,看啥都像钉子”。
当我们大脑里面只有一种思维或者工具或者方法时,我们做任何事都会用这种思维或者工具或者方法来解决和分析。
深度思考绝不是一个人闷着头硬想的过程,而是一个和自己交流,也要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从而避免犯战术上的错误,进而赢得战略上的胜利。
以上内容就是大多数人思考总是浮于表面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去培养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呢?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如何提高思考能力,如何真正达到深度思考的水平?其实没有什么捷径:
一是对思考本身有认识,知道思考是什么、包括什么,具备思维角度的基本概念,只有这样才能有思维上的“敏感性”。
二是持续的去思考并积累,坚持不断的归纳、概括、分类、概念思维,不断尝试去构建框架、结构和模型,并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验证你的思考结论是否合理。同时,持续积累思维的结果,这些结果不断重用复用改进提升。
你了解得越多,你的知识越系统化,你看待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视角,就会比之前全面得多:
你的思考才可能有深度。
理解差异性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说:“每逢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就要记得,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都拥有你的优越条件。”
这不光是个人修养问题,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叫做“理解差异性”。要明白,人和人之所以不一样,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要知道一个人的行为,不光跟个性有关,还跟他从小的成长环境,所处的年龄相关。
另一方面呢,如经历了学习和实践的千山万水,体会过整个修炼过程,有了现在的认知。
建立思维方式,努力超越别人的认知
推翻自己的思考,破茧成蝶”,可以用来比喻我们突破了原来的认知(茧),变成蝴蝶飞出去了。
如果没有再次突破,你自以为破茧成蝶,自以为思考有了深度,其实,不过是在更大一层茧里面。把自己逼到一个临界点,突破了才成功。
最后总结一下,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
学习;
实践;
跨领域思考;
理解这个世界人和人的差异;
建立思维方式,再一次次推翻自己。才会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