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原自于希腊神话中睡神的名字,是由各种不同技术引发的一种意识的状态。此时的人对他人的暗示具有极高的反应性。是一种高度受暗示性的状态。并在知觉、记忆和控制中做出相应的反应。虽然催眠很像睡眠,但催眠完全是高度暗示和潜意识沟通的手法。
催眠的方法
大多数是应使被催眠者完全放松,然后再使用暗示的方法对被催眠者进行催眠,包括言语的暗示、环境的暗示等。言语暗示是用言语的形式,将一些暗示的信息传达 给 被催眠者。如对被催眠者说:「你现在置身在一个非常幽静的森林里。」环境暗示是让被催眠者处在一个适合催眠,有助於使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的场所,如室内 灯光的光线,室内的音乐,室内的陈设等。但亦可在紧张和嘈杂的地方进行。
催眠功效
催眠治疗:催眠治疗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求治者的意识范围变得极度狭窄,藉助暗示性语言,以病理心理和躯体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通过催眠方法,将人诱导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将医生的言语或动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维和情感,从而產生治疗效果。
催眠可以很好的推动人潜在的能力,现在一些心理治疗的方法是试使用催眠来治疗人的一些心理疾病,如强迫症,忧郁症,坏习惯,情绪问题等。
对催眠的误解
催眠个案认为,催眠能否成功,主要应该看催眠师的技艺如何,认為催眠师在这裡扮演重要的角色,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对一个人的催眠能否成功其关键因素并不 完全在於催眠师,而是一个共同的信任。催眠师的责任在於的建立与被催眠者的亲和与信任,而被被催眠者是否具有高度的受暗示性(可催眠性),也是催眠进 入何种深度的重要关键。 其实这种受暗示性我们每一个人每都在进行中,只不过一般人接受到暗示也不以為是,敬像是我们在看电视时,看到的广告一样。只不过平日的接受的程度没有 那麼高罢了。有些具有高度的受暗示性(可催眠性)的人,可以非常容易的被催眠师用暗示的方法进行催眠,这些人不仅容易受到别人的暗示而进入催眠状态,进行 自我催眠的能力也会很优,事实上每个人都可以进行自我催眠,人类的每一个想法及意识可以都算是一种自我催眠。高度的受暗示性(可催眠性)可以被看作是一种 生来具有的属性(天赋),然而也可以经过专业后天的开发。
催眠实施性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受暗示性(可催眠性),只不过人与人之间的可受暗示性的程度不同罢了,一般来说,人的这种可受暗示性的程度是相对稳定的。但据说这种可 受暗示性的程度也是受年龄的影响的。一般认為人的这种受暗示性在儿童时期是较高的。在青少年时期可以达到高,之后,随著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的下降。有证据 表明这种可催眠性是受遗传影响的,但同人格,个性都 没有直接的关係。据说这种可催眠性也可以通过训练而进行强化。有学者认為感觉剥夺也可以使可催眠性有所改变,但改变不会很大。 可催眠性与人的性格有关系,一般来说想象力较丰富的人他们的受暗示性会比较高一些,而批审性较强的人他们的的受暗示性会比较低一些。 重要是被催眠者的意愿,即使他对暗示的感受性高,但是没有意愿的话,是进不了催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