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立彬老师讲治好口吃需从4个方面努力,以下几方面口吃者明白对矫正好口吃很重要:
一、“口吃患者”
所谓的“口吃患者”,绝大多数是由于偶发事件和性格导致长期关注口吃所形成的,其表现特点是——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也就是有口吃预感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换句话说,我们的口吃以及它背后的口吃预感的本质,就是关注——刚开始偶然的关注和长久以来深入潜意识的关注。
所以,很多“口吃患者”,也往往会以是否有口吃预感来区分自己与“正常人”;以是否成功消灭口吃预感来判断是否彻底矫正了口吃。正常人→→→→关注→→→→关注→→→→→关注→→→→口吃患者
二、矫正目标和治愈标准
口吃矫正的目标当然是治愈了。但治愈的标准是什么呢?很多人认为:口吃预感的彻底消失即是彻底治愈。这个想法本身没有什么错,消灭了口吃预感了,自然就好了。但是,以此为目标,势必会使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口吃预感之上;而口吃预感的本质恰恰就是关注。
所以,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标准:治愈,不是口吃现象和口吃预感的完全消失,而是,你对自己是个“正常人”深信不疑——这个标准,首先着眼的是心理上的正常,其次,才表现在你的说话上。也就是说,当你不再执着于残存的口吃现象和口吃预感,从内心里承认自己和他人并无二致的时候,你就治愈了口吃,那怕你仍然会有口吃预感和口吃现象。这个标准是建立在“口吃是心理病”和“口吃以及它后面的口吃预感的本质是关注”这样一个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这个标准的核心是:不执着于残存的口吃预感。执着于残存的口吃预感的害处是:一个小小的口吃预感的出现,就会击跨你所有的努力,让你越来越相信口吃的不可。因为,口吃预感的本质就是关注。
这个标准的优势是:可以在完全消灭口吃预感之前来实现口吃的治愈,然后,又依靠“我是正常人”这样一种信念来帮助减少残存的口吃预感。
如果你明白“我是结巴”带给你的恐惧不安有多么强烈,那么,你就应该尝试着在口吃现象和口吃预感已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将注意力从关注口吃预感方面移开,接受和培养“自己和正常人一样”这样一种信念。终有,你会明白,口吃的治愈,首先是精神上的;在口吃的矫正上,胜利是精神决定物质。
三、矫正策略
如何“去关注”呢?我们主要采取了“转移”和“压制”的策略,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口吃现象、口吃预感转移到性格的改良,用自信心,用不在乎,用“我和正常人一样”这样一种信念来压制潜意识对口吃和口吃预感的关注。这个策略的好处是,你不必与口吃正面对抗,任何的正面对抗都会或多或少地增加潜意识对口吃和口吃预感的关注,增加了矫正的难度。
四、口吃矫正核心
矫正的核心是:性格的改良和自信的重塑。改良性格里导致自己与常人不同的东西——过度自卑、过度敏感、自尊心太强、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追求完美……重塑自信心。因为,正是这些性格里面的负因素,导致我们长期地关注口吃;而我们长期的口吃,反过来也促使某些负面因素不断生长。所以,我们要改良性格,培养自信,从源头上打破这个恶性循环。
从根本上讲,我们不是矫正口吃,而是矫正性格,改变心理,重塑自信。因为,使我们口吃的不是口吃本身,更不是因为我们是“口吃患者”。
申请免费试听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为您免费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