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色管理
置顶
该校与厚学网暂未合作,平台不保证课程的真实有效性,如有侵权等争议,请及时与厚学网联系处理
招生热线:400-800-2178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永路口西

抓典型十二问

2126 2014-02-12 17:49:22

学习笔记

抓典型是组织部门一项很重要的职能,结合自己多年参与抓典型工作的体会以及对全军抓典型一些重大工作的回顾,着重从12个方面对如何开展抓典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归纳,便于大家对此问题的掌握。

一、什么是典型?

现在常说的典型是一个引申义,指的就是具概括性,代表性的人和事物。一个人、一个事物、一个单位,一旦成为学习或者效法的标准,也就是我们说的典型。典 型具有很强的实证性,它不是理论的、深奥的阐述,也不是归纳和演绎,它是一种实际范例的凝聚和升华;它是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生动的形象,把一般的、感性的经 验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样板。典型给人们带来的冲击力是比较直观的、比较强烈的,容易引起大家对它的效仿,“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讲得就是这 个道理。

一般意义上讲,凡是走在群众前头,走在时代前列,为人民为社会谋福利,他的思想水平、道德风尚、工作成绩都超出了一般性的工作水平。这样的人我们可以称他为典型,如涌现出的标兵、模范、突击手等等。

(一)先进典型和艺术典型有何区别

1、艺术典型是一种抽象化的典型。它已经不是原来的事物,是经过抽象化的。通过描写、刻画、表演,把某些人和事物的特征集中起来加以反映,是一个艺术形 象。小说、戏剧、美术等文艺形式中看到的是艺术典型,包括一些经过艺术加工的摄影作品,这些典型集中反映了某些事物的特征。

2、先进典型是一种真人真事的体现。我们之所以在生活中经常要树各方面的典型,就是因为一个典型不可能囊括事物所有的品质,只能采取这种方式,来弥补这种现实中不的情况,所以树各种各样的典型。

(二)人物是不是典型

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只不过人物不是普普通通的典型,他是更伟大、更杰出、更高层次的典型。因为他们在历发挥的作用,他们的地位以及他们做出的业 绩,都始终留在历,为人们所传颂,为人们所效仿,所以说人物肯定是典型。古代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等,近现代的孙中山、、鲁迅等等,他们 都是典型。除了人物之外,历那些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等,都应该是我们效法的典型。

二、典型的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就其事迹和可能宣扬的范围看,典型大致可有以下分类:

(一)个体型和群体型

所谓个体型,是宣扬某一个人,他的先进事迹、先进经验是个体的展现。群体型,是宣扬一个群体,很多人在同一个先进事迹里的出现,就是群体型。

(二)大型、中型和小型

在全国、全军、省市、等较大范围内树立和宣扬,有重大、深远影响的是大典型或特大典型。在基层单位如连队、科室、班组范围内宣扬,影响面小的,是小典型;介乎两者之间,有一定影响面的,可以是小型也可以是中型。

(三)单项型和综合型

所谓单项型,是在某一领域,某一项工作中有突出的事迹和经验,如军事训练尖子,科技创新标兵等。所谓综合型,是对一种综合工作、综合成果的反映。如一个单位建设比较过硬,它囊括了在这个领域的所有要素。

(四)持久型典型和短暂型典型

始终保持典型形象不变,一直不褪色,长期是群众的一面旗帜,是持久型典型。一度先进,在一时一事上曾起到示范、标杆作用,因主观和客观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继续成为人们效法的榜样,是短暂型典型。

(五)老典型和新典型

有过历史荣誉,发挥过历史作用,不止一次地被评为先进,这样的典型就是老典型。刚刚加入先进行列的,新发现的典型,称为新典型。

三、为什么要抓典型?

中国人很重视以典型进行人格教育。《三字经》里就运用了上百个典型实例教育青少年应该怎样做人处世。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典故。 中华传统文化中还流传下来很多英雄故事和典型范例,如岳飞精忠报国、花木兰替父从军、杨家将一门忠烈等,这些故事在民间流传得时间很长、很久,对整个中华 民族的品格塑造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中国革命的历,我党发动和领导的许多重要事件都成为引导当地革命的典型。

1、安源煤矿大罢工。在我们党成立后的个工人运动高潮中,等党的们就到安源煤矿,深入细致地在工人群众中做宣传、组织、发动工作。成功组 织了安源煤矿大罢工。在这个大罢工影响下,全国相继发生了100多次罢工,都是以安源罢工为榜样。这些罢工极大地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显 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工人运动由要求改善生存条件的经济斗争上升到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政治斗争的新阶段。可见我党从成立之初,就重视抓典型的工作。

2、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到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在湘潭、衡山和醴陵等地区亲自抓农村的组织发展工作,促进了湖南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使它成为全国农民运动活跃的一个地区,也成为中国农民运动的一个典型。

3、兴国土地改革试点。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江西兴国县搞了土地革命试点,制定了《兴国土地法》,通过这样一个典型,正确解决了党在农村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问题,保证了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长期重视抓典型的工作,1948年他在《山西崞县是怎样进行土地改革的》的文章写道:“在对自己领导的各项工作发出决议或指示之后,应该注意收集和 传播经过选择的典型性经验,使自己领导的群众运动按照正确的路线向前发展。”人民群众把党的这一领导方法形象地比作“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典范、 典范,有了样子就不难”。

4、英模影响。60年代初,我军先后推出了雷锋、南京路上好八连、硬骨头六连等先进典型。在这些典型的感召下,又涌现出安业民、杜凤端、王杰、欧 阳海、刘英俊、谢臣、麦贤得、南海前哨钢八连、神四连等一大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树立起的这些典型可以说是轰轰烈烈的,一直到现在还影响深远。

四、典型无处不在吗?

有人说,我们这个单位很平常没什么典型,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也可以说是错误的。根据矛盾的普遍性法则,矛盾无处不在,典型也无处不在。任何事物发展都存在 着自身矛盾,都有它的不平衡性,不可能是一个状态向前发展的。不管从事哪一项事业,在哪一个地方工作,干部也好、群众也好,人们的认识和行动不可能是齐头 并进的,思想品质和工作业绩都有好、差、优、劣之分。

判别一个单位、一个人是不是典型,有三个基本的标准。

一是方向性。是指这个典型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如搞信息化建设,搞科技强军,需要一大批顺应这个潮流、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人物。如果你顺应了这个潮流,做出了非凡的成绩,那么你就具有方向性。

二是先进性。就是集中体现了事物的特征,在同类事物当中表现是的。就像在战斗中你是勇敢的,在医疗战线上你是医术高明的,那理所当然你就是典型,就是标兵。

三是群众性。凡是典型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群众当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代表着广大群众的利益,被人民群众所认可,所叹服。雷锋牺牲 后,给他送葬的人就有10万多人。雷锋生前所在举办“雷锋烈士生前事迹展览”,展出不到半年就接待了700余万观众。说明雷锋这个形象,他的事迹在人 民群众中有强烈的反响。

五、一个单位要树立什么样的典型?

(一)有指导作用的就可以成为典型

对面上的工作是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对典型选择重要的标准。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某个典型树立以后,在很多单位都会开花结果,会产生很大反 响,都认为他是值得效法的。当这一典型持续发挥作用的时间越长,适用的范围越广,其指导作用就越强,对面上就更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代表一个单位形象的就是高质量典型

高质量的典型,代表着一个单位抓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高质量的典型,是一个单位、一个行业的品牌,代表着一个单位的形象,是标志性建筑。如科学院院士代表着 他在某一个科研领域,处于国内或者世界的地位。一个单位有了这样的领军人物,它的科研实力、创新能力才更容易被社会和公众所认可,被领导和上级单 位所重视。所以说这样的典型是高质量的典型。

六、怎样理解典型的时代性?

任何一个典型都不可能脱离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必然会烙下那个时代的印记。因此抓典型,一定要注意典型的时代意义。雷锋这个典型,其时代意义在于:它反映了 社会主义新人的精神风貌和鲜明特征,深刻揭示了和平建设时期青年成长进步的正确道路。“南京路上好八连”,是建国之初,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以后践行“两个务 必”的典范。该连于1949年6月进驻上海市南京路执行警卫任务,他们坚持人民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抵制资产思想及其生活方式的侵蚀,团结人民群众, 出色完成了警卫任务。全连官兵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进城后的中国人民做出了榜样。曾写下《八连颂》:“好八连,天下 传,为什么?意志坚。拒腐蚀,永不沾。因此叫,好八连”的诗句。

七、什么是探索性典型?
运用探索性典型指导工作,是抓典型的一个重要类别。一项重大工作,特别是一项新的工作部署之后,都需要进行试点,以取得经验,带动面上工作的开展。也就是俗话说的“趟路子”。 郭兴福教学法就是一个典型范例。

1、教学法产生的背景

什么叫“郭兴福教学法”?这是上个世纪60年代前期出现的一个练兵方法。教学法就是郭兴福在训练中摸索了一套方法。由于这个教学法的产生,带动了中国人民 全军性的大比武和大练兵。1958年以后,整个战斗状态已经结束,进入和平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开始是搬用苏军的一套训练方法,中苏关 系恶化以后,随着苏联撤离,原来苏军的那一套显然不适应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军的军事训练就失去了目标,究竟应该按照什么模式、采取什么方法来训练, 出现了空白。当时主持全军教育训练的军委副元帅,多次在会议上强调,一定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训练,要求军政一把手亲自抓训练。

2、教学法的培育过程

为了贯彻这一指示精神, 1961年初,南京2军军长率军、师、团联合工作组到100团第2连蹲点调研。以这个连为切入点,搞了3个战术小组:由师作训参谋吴亚东教 单兵战术,2连副连长郭兴福教小组战术,军作训参谋宋文皋教班战术。搞了3个多月,摸索了一些经验,在12军的范围开了一个现场会,大家提出了200条意 见。总体认为,郭兴福带领的这个战术小组做得好,他吸收了其他两个组的一些好的东西,教得活,作业内容丰富,比较切合实战。后来就决定由郭兴福带领的这 个小组继续摸索、探讨。又经过了半年多的研究、探索,郭兴福搞出了一套比较成型的训练方法。军党委抽出来专门人员帮助总结郭兴福的教学经验,这就产生了著 名的郭兴福教学法。

3、中央领导对教学法的重视和赞赏

郭兴福教学法产生后,先是在南京推广,总参军训部专门发了一个介绍郭兴福教学法的简报,引起了叶帅的重视,专门做了批示,听取相关情况汇报,观看了郭 兴福单兵进攻战术作业表演后,建议在全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他在报告中写道:“郭兴福教学法是我军传统练兵方法的继承和发扬,是领导培养、群众支持和他个 人努力的结果。这个报告很快就传递到毛那里,毛看了以后非常感兴趣,说叶帅找到了一个训练的好方法,特别看到“把兵练得思想红、技术精、战术活, 而且身强力壮,一个个都像小老虎一样”时,毛用红笔划了横杠,他认为郭兴福的这个教学法“不仅是我军传统练兵方法的继承,而且是在新条件下的发展”。 由此拉开一个声势浩大的全军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的帏幕。

4、教学法推广的意义

郭兴福教学法从1961年初到1964年10月完成,时间跨度3年多,是自下而上,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连队一直推到全军。这中间也对试点的这套方法做了 不断的完善,最后在全军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北京率先在步兵中开展培养军事尖子活动。、、陈毅、贺龙等党政军领导人观看了他们现场会的表 演。战士们的精彩表演,令他们赞不绝口。毛看到周总理的报告以后,很感兴趣,他在上面批语写道:“此等好事,能不能让我也看看。”后来贺龙和罗瑞卿专 门在北京和济南组织两个的尖子,分别在北京的三个地方,为毛等中央领导人作了汇报表演。其中有很多项目,当然精彩的是射击。济南的 一个射手,40秒钟,40发子弹,40次中靶,引起满堂喝彩。北京的4个人同时射击,也是40秒,40发子弹,40次全部中靶,每一次毛都站起来 鼓掌。

整个60年代初期,全军的练兵活动就是在这么一个典型的带领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此也能看出抓典型的艰苦性以及典型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八、什么是成果性典型?

所谓成果性典型,是指一个单位或一个人做出了突出成绩,由领导机关去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在面上进行推广。典型发现之后,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总结典型经验,整理典型的先进事迹。既要有生动感人的故事,又要有成长进步的心路历程和发人深省的理性思考。

典型材料有三种基本写法:一是以宣扬事迹为主的写法,主要反映典型有怎样的行为和表现,其社会效果如何;二是以总结经验为主的写法,侧重反映为什么这样做,找出事物的规律;三是事迹和经验相结合的写法,在宣扬事迹的同时揭示规律。

在抓典型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总结出它的经验,挖掘出它事物的内部规律,有一句古话“问渠哪得清如许”,这个单位现在是“天光云影”,但是没找到 “源头活水”,只有找到了“源头活水”才能使所有的“半亩方塘”变得“清澈如许”。做到这一步,抓典型的工作才算完成了。

 

九、什么是教训性典型?

教训性典型就是反面典型。某个单位出了重大事故,发生了重大问题,肯定要去分析原因,查找教训。是领导的问题,还是制度的漏洞,是人为操作失误,还是设计 有偏差等等。要总结出很多经验教训,查明事故因果,可以对其他单位起警示作用。建国初期我党对刘青山、张子善这两个“红小鬼”贪污案进行了公开处理和审 判。由于抓了这两个典型,此后十几年间我们的廉政之风还是比较好的。改革开放以来,又抓了成克杰等重大反面典型,也对廉政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

负面典型即典型,坏典型。如“大跃进”期间“刮五风”的典型,“文革”时期的一些坏典型,“白卷先生”张铁生,“反潮流英雄”黄帅,“小靳庄赛诗会”70多岁的老太太玩单杠等,这些坏典型都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严重危害,在历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十、如何发挥典型的效应,掌握宣传的规模和声势?

一个单位仅仅有一两个典型是不够的。因为生活中的真实典型往往是有局限性的,它可能只是一个侧面的先进,那就需要更多的典型,供群众和企业员工从各个角度 都能找到学习的榜样。党建工作上有党员、先进党支部;科技战线上有科技标兵、科技骨干;基层建设上有士兵、干部;在后勤战线上有红旗车驾 驶员,先进财务工作者等等,就是在各个领域都要树立起典型。

一个单位方方面面都有典型,就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典型群体,它的作用就相当大了,说服力也会比较强。

十一、为什么会出现不愿当典型?

一是传统观念的影响。从传统观念上讲,坚守中庸之道,打出头鸟,出头椽子先烂,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如某个人大家都反映不错,但要把他树成一个典 型以后,马上情况就发生变化了,因为对他的标准一下提高了。你在树一面旗帜的时候,同时也树了一面靶子。大家都盯着他:“他不是好吗?我看他哪方面好。” 对他的要求是一种求全责备的态度。这等于是把典型和群众对立起来了,鹤立鸡群,这个典型就会很难受。有些人其实也不想当典型,我做得好就做得好,但是你别 把我捧到这个位子上。如评上一个廉政先进典型,就天天有人盯着你,什么事都往廉政上挂,致使很多人不愿意当典型。

二是心理反应的影响。从人的心理来讲,典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本人的差距。本来大家都差不多,看不出谁强谁弱。出了一个典型,在他面前一放,照出了他 的缺点,他自然产生逆反心理。加之劣根性的嫉妒心理,对典型形成一种压力,使他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审视和监督,所以典型感觉很难受。

三是宣传的分寸把握欠妥。在宣传典型上也有人为地的情况,本来一就是一,你非要弄成二,弄成三。揠苗助长,就等于捧杀典型。本来这个人不错,叫你这么一宣扬,神乎其神,这还是他吗?所以产生一种落差,大家就认为典型是的。

四是对典型关心爱护不够。有的单位只知道用典型,不知道爱护典型。要真的让典型香起来,首先要理直气壮地宣传典型,扶持正义。其次应给予典型应有的地位。 对这个典型将来怎么用,怎么发展,对他地位作用的认可等都应有预案。第三,一旦被树为典型之后,本来是正当的要求,一想自己是典型就不敢提了,担心人家说 你考虑个人利益过多,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典型整天到处去做报告,本职工作没法干,他也烦。作为组织来讲,一定要关注这些典型的后顾之忧,关注 他们生存当中所发生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各级组织对典型一定要扶持、要关心、要爱护。形成好的风气,才能宣传一个,影响一片,带动一方。

十二、怎样调动广大群众学典型的积极性?

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建立行之有效的、争先创优的机制。多年来,在抓典型方面,我军建立了一套完整有效的运行机制,形成了光荣传统。在战争年代,普遍开展的 有立功创模、火线入党、火线立功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官兵的杀敌热情。进入和平时期以来,先后在50年代开展过“五好运动”即学习好,爱护装备 好,消灭事故好,节约好、身体好;60-70年代开展过声势浩大的争创五好战士、四好连队活动;80-90年代又开展了学雷锋,学硬骨头六连,学航空兵一 师党委的“三学活动”;近些年又相继开展了双先、双争活动。这些争优创先活动都有具体的标准和评比条件,对典型示范工作起到了较好的规范作用。

中国有句古话“盖棺定论”,这个说法符合唯物论辩证法,人的发展是动态的,今天先进,保证不了你明天还能先进。从现实情况看,有些活着的典型,能够做到善 始善终,但确实有些典型没有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任何事物都一样,都在发展,会受时代、环境变化的影响。在树立重大典型时,把那些处在发展高峰期的,但已 经牺牲和去世的先进人物树起来,有他一定的道理。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说一点问题没有,有些先进人物活着的时候,组织上对他关注不够,该用的没有用起 来,去世了以后,又说他这好那好,你们这些当领导的有没有失察、渎职之嫌?这个应引起有关方面的思考。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红色管理
热门课程 全部课程

热门动态

申请免费试听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为您免费回电

立即申请
刷新
图形验证
关闭
>>
拖动左边滑块完成上方拼图
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