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无论从生产数量上、院线建设上、票房表现上……各个层面都展现了无限前景和潜能。尤其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包括互联网、物联网、曲面屏幕、环面屏幕、VR、AR、人工智能等的飞速发展,对影视行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历史阶段,影视行业到底缺少哪些稀缺人才?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影视人才?
影视行业人才所处的历史阶段
1. 当下中国影视行业的竞争还处于低档次竞争阶段,没进入高层次竞争阶段。当下的很多影视从业者从业十几年或者更久,在传统的影视行业内,他们可以呼风唤雨。从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来看,这些从业者在行业内积累的经验,所做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但从另外一个层面上,他们身上难免保有固有的传统,看不惯新生事物,不敢尝试,这势必会阻碍新的思想。从而,跟当下影视行业的诉求产生冲突。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思维的转变,对于行业来说,抱残守缺是无法阻挡时代的发展的。
2. 怎样看待行业未来对人才需求的趋势,怎样的人才才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当然不能以简单看票房来判断。1年、2年、3年、5年,对于历史长河和一个产业来说,只是短暂的。今年某部片子火了赚钱了,这只是短期的,将这部作品放到行业的历史长河里,很可能很快就会被忘记。眼光要放得长远,未来能够留下的或者经常被人们铭记的影视作品,一定是经过很多的努力和很多人的付出才造就的。这里面,引领性的从业者就是核心人才。
3. 要改变当下影视行业人才的现状。就不能原地踏步、固步自封,在资本的驱使下,自我迷失。这个行业的从业者,要学会自律、自强、自我突破,将自身的优势、创造性和无限潜能发挥出来,而不是做行业的“小偷”。
影视行业的人才缺口
影视行业到底缺多少人才呢?2015年,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说,中国影视行业从业者人才缺口大概20万;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也是我们的导演冯小刚老师说,电影人才缺40万人。还有各大影视公司成立自己的电影学院,不管这两个数据有多大误差,但从侧面可以反映出影视行业人才缺口是很大的。无论是森局的20万人还是冯导的40万人,就算平均,也有30万人才的缺口。但是要清楚,不是说这个行业缺工作者,而是缺专业的从业者。专业的人才要推陈出新,要制作创造性的产品。文化产业其实是文创产业,更多的是创造而非简单的创新,是一个新的作品,这样的行业才叫文创产业。专业人才需要有专业的技能,而且能够不断迭代、升级。
影视人才分为三种类型
1、业内的从业者,这些人需要开阔眼界、提升认知水平,提升技能,需要引领时代。
2、跨界入行者,这些人需要学习行业知识、学习行业的规则、学习行业的专业知识。
3、正在成长的学生,例如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或即将毕业入行的学生,他们需要了解当下影视行业究竟是什么样?未来是什么样?他们要有预判能力,要掌握能引领未来方向的技能,要引导这个时代。他们不能生产别人生产过的东西,不能老是复制、抄袭。
举例来说,影院建设,每年新增近千家影院近万块屏幕,那么影院就会极其稀缺管理型人才,因为就没有专门的培养机构。而电影票的好与坏,与电影院的管理人员的专业度极其相关。单从影院管理角度来看,缺少多少人才?一个电影院起码需要20人,那么新增一千多家电影院,就起码需要2万多人。例如,剧组里的灯光师,一个场景一幕剧需要摆设几个灯架?怎么打光?现在大家知道的灯爷,有来自河南帮、河北帮的,他们的专业度都是师傅带徒弟,但是这些人到底专业吗?是不是也需要专业化呢?是否需要培养一批专业的灯光师呢?再举个例子,明星大腕,他们焦虑的是没有专业的艺人助理、的经纪人,从而不能很好的服务。艺人经纪领域还处于家长式、保姆式服务水平,这样的模式能利于艺人成长么?很多时候,演员被当成了机器,缺少培养,只有榨取。
申请免费试听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为您免费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