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慈俭先咨询
置顶
该校与厚学网暂未合作,平台不保证课程的真实有效性,如有侵权等争议,请及时与厚学网联系处理
招生热线:400-800-2181

学校地址:杭州市西湖区金渡北路金地自在城

《道德经》中“道”的“无极”态

1156 2013-11-30 14:54:23

学习笔记

《道德经》第十四章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搏”应是“抟(抟)”字,“抟”是用手抓的意思。“抟之不得”是“道抓而不得”。“夷、希、微”分别是对“不可见、不可听、不可抟”的描述。
老子在此章连用了三个“不”,可谓极尽“不可名、不可字”:“视之不见”,是说道无形,目所不达,只能通过内观才能体悟;“听之不闻”,是说道无声,耳所不闻,只有通过内听才能体悟;“搏之不得”,是说道无物,触之不及,只能通过明性才能体悟。
看不见的东西称为夷,听不见的声音称为希,触摸不到的东西称为微。“夷、希、微”三者混为一体,它上无光亮,下不晦暗,无法度量也无法命名,最终归结为本来就什么都没有。没有一般物体所具有的表象;说起来有点恍恍惚惚,虚无缥缈;欲迎之却不见其,欲随之却又不见其尾。
《道德经》第一章讲“无名,天地之始”,第五十二章中讲“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第十四章讲“古始”,以上均指无极之道。大道虽无形、无情、无名,但能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所以,无名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始和纲纪。
“道”的“无极”态还表现为:
1、“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2、“迎之不见其,随之不见其后。”
3、“道”难以把握、难以捉摸,道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老子将“道”归为“象”而不归为“形”:“形”和“ 象”的大区别在于“形”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有一个外在形体的,可以度量;“象”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是真实存在的,是可以感受、可以体悟。“形”是静态的,“象”是流动的、偏向于动态,是“恍惚”、是“混一”,恍恍惚惚,混混沌沌,只有细腻地去体察、内视、明性才能感觉。
4、 “道之为物……其中有物”, “道”里面有物、有性,没有分别,不能分开。
5、“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这个“无极”有别于老子所说的“道”,也有别于今人所说的宇宙,它是一种虚无至极(无极限)的状态。宇宙的本质就是虚元,是极度严寒和黑暗,只有恒星不断爆发产生能量的过程中才会有白光散发。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的模式,最后就能达到“无极”的状态。
“道”的“无极”态是高本体,高规律,高法则。
一:道是高本体,是万事万物万性本源,是创生门道。
二:道是高规律,万事万物按此规律运行,是万性之理。
三:道是高法则,天地万物效法之,治国、人道、修身、养生、齐物皆循此法则。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慈俭先咨询
热门课程 全部课程

热门动态

申请免费试听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为您免费回电

立即申请
刷新
图形验证
关闭
>>
拖动左边滑块完成上方拼图